对同性恋(以下称同志)的宽容度是当今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中国在建造文明和谐的社会中,在对待不同性取向人群的态度正发生变化。所谓的“性取向障碍”就是“同性恋”,这些性心理障碍患者所追求的性爱对象是同性,而不像正常人那样追求异性。如何认识、对待同性恋问题,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存在广泛争论的话题。中国早在清代《红楼梦》小说中对待同性恋,既没有回避也没有严加斥责,说明这一现象并非罕见。
时至今天“同志”这一特别称谓也不足为奇,看看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把“同性恋”登记结婚定为合法化。再说中国近年来也有不少影视作品以“同志”情感生活为主题,来展开讨论。其中有几部较突出的作品:《断背山》、《刺青》等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故事中的大多数“同性恋”都具有良好的自我协调能力,他/她们不承认自己有病,也不会向医生求助,他/她们的性观念和自我感受是一致的,并不需求治疗。也有一部分同性恋者属于自我紧张性同性恋,他/她们缺乏良好的自我协调能力,痛恨自己的行为,处于严重的自责和心理冲突之中,十分痛苦,加之社会和亲朋的压力,于是能够寻求医治。这些人多为男性,女性少见。
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男女“同志”呢?根据林舒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报纸杂志等新间媒介对名星“同性恋”的大肆喧扬,从而误导了普通百姓的效仿。
2、不良黄色网站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国家法律明令禁止,大量非法播放外国“同志色情片”,引起的人们对“同志”性生活的好奇。
3、男人有钱就变坏,这些款爷平时私生活溃烂。在家有老婆,在外有二奶,在娱乐场所有三陪,在国外度假还有“洋妞野味”。正因为他们把各色女人都玩腻了,所以想换口味尝试。
4、因为有了“同志们”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必定就衍生出另类色情场所“同志性服务”的泛滥成灾,“同志”也就成了他们寻求刺激的首选。
5、打工族,同性合租房长时间日久生“情”者;男士部分性功能丧失者;某些女性在受到感情挫折后,从而产生对异性排斥心理者;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开导的弱势人群。
总之,“同志”在我看来虽然不齿,但是我们并不能把他/她们列为“无耻”。这一人群的唯一弊端就是增加了性病、艾滋病的感染率。他/她应该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关爱,必要时还应为他/她们进行正确、善意的心理辅导,让他/她们早日回归到正常人群中来,让这个社会主义更和谐更健康!
综上所述,同性恋虽然可以理解,但不支持。在传统的中国人眼里,那毕竟是一种畸形的情感关系,玩玩也就罢,如果同性恋真注册结婚那就太过了。前段时间舒平在李银河阿姨的博客中看到有关为“同姓恋注册结婚的议案”,觉得很慌唐,李银河阿姨病得不轻。她竟然还炮轰孙海英老师无知。呵呵,舒平认为那些炮打孙海英的人更无耻,孙老师只不过是在语言表达方面过于偏激、欠妥、但其出发点并不见得就是错误的。他真正想阐明的就是“同性恋”在中国行不通,国人也不支持。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