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B君
年龄:40岁
职业:教师
六十年代单身:
归宿比过年更重要
“光棍节?头回听说。估计又是爱玩的年轻人发明的吧。我一把年纪了,赶不上这种时尚喽。”40多岁的B君至今单身,高级职称,事业有成,用他自己的话说,“惟一遗憾的就是没撞着感觉”。青春年少的时候,也曾擦过火花,还大把大把地写诗,自认不是个情调乏味的人。可火花过后,却没化为婚姻的火种。后来从遥远的西北调到烟台,一度对这个美丽的城市充满了热望,终是无果。有一段时间索性想:既然难寻完美,那就独善其身吧。恍然间又蹉跎了数年。直至后来生过一次病,住院时都是同事朋友照应着,他的心里又感激又酸涩:“一个大男人,这种时候觉得特别孤独。有家和没家的滋味完全不一样。”病好后,他就再次把找对象的事提到议事日程。而且这一次他对争取婚姻的态度比以往更加积极。只是习惯于对爱情的高期待值,每次相亲他总觉得触电的感觉很重要。
对光棍节的提法,B君幽了一默:“别再刺激我了。”但实实在在的事情还是要做,听说最近有个相亲大会,B君准备去看看,他笑言:“在单身节能遇上另一半,也许是最有意义的过法吧。”
1
人物:孙女士
年龄:36岁
职业:会计
七十年代单身:
生活不再刻意
36岁的孙女士是单身男女的中坚派,年轻时寻寻觅觅也忙忙碌碌,事业上算有所成,业余时间,还时常写点小散文、小诗歌,其“小作”常在本市晚报副刊版上抛头露面呢。择偶上也决不含糊——模样要帅、个头要高、工作单位要好,还要有文学细胞,这样,生活在一起,共同语言才会多,日子才会过得好。可照着这标准找了好几年,没一个合乎要求的。虽说后来标准一降再降,但喜欢文学、身上要有文学细胞这点,始终没放弃。“物质需求可以降低,精神食粮不可缺,否则,生活岂不少了许多乐趣?”
三十过后,反倒不急了,安享单身生活。可还是捱不过父母的期盼,参加过大龄男女相亲会,无果而回。
看淡了单身,自然也不会注重单身节。“这个年纪,不会刻意去做什么了,说不定偶然会在喝茶听歌的间隙,想起原来今天还是个节日呢。”
前一页2
人物:李先生
年龄:25岁
职业:导游
独乐乐,不如群乐乐。今年25岁的李先生本周伊始就定下了过单身节的计划:和一大帮哥们儿吃饭,一齐合唱那首知名的《单身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