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最近老问我一些怪问题”、“怎么区别早恋和正常的异性交往”、“孩子什么时候该谈恋爱”……在宣武区的“青春期性教育”家长课堂上,家长们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家长们其实一直被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困扰着,也渴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很多人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和他们谈性太尴尬了。可真等到孩子出了问题再着急就晚了。全世界每年有1400万青少年分娩,其中大部分是意外怀孕,每年约50万青少年患性传播疾病,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需求已经被家长严重忽视。
在我们周围,大部分家长一跟孩子涉及性的问题就特别敏感,什么都不跟孩子说,还防着孩子。
但看着孩子慢慢长大,总觉得他们在逐渐发生变化,总担心他们在和异性交往,怀疑他们是不是早恋了;还有很多家长甚至自己对性还糊里糊涂的,更别说给孩子讲了。
这样的家长在生活中实在太多了,正因为家长尚且如此,所以孩子的性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一直被忽略,甚至被压抑。在家长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总觉得“等长大了再让他们慢慢了解吧”。可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难道不会用自己的方式了解吗?一旦他们了解得不科学,甚至出现偏差有了问题,家长再着急上火也是事后诸葛。
所以,首先家长就要打开心里的结,去掉心理障碍,采用健康课堂的方式,了解青春期的性知识。用个专业词儿来说就叫给家长“性脱敏”、“性脱盲”。
如果说家长的“性脱敏”迫在眉睫,很多人可能会不屑一顾,觉得多少有点儿危言耸听。孩子还那么小,他们能有什么性需求?但在课堂上,家长才第一次了解到,孩子们的性需求其实是从小就有的,只是家长并未意识到而已。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有没有被孩子这样问过,“我是从哪儿来的?”你又是怎么“打发”孩子的?很多孩子得到的答案都是“你是爸爸妈妈捡来的”。家长并没意识到这就是孩子的性需求,当然也不会认真回答。但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孩子,从小到大脑子里的概念一直是“我是被捡来的”,以至于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出生栏里都“如实”写着“捡来的”,甚至闹到要做亲子鉴定的地步。
也许听起来很可笑,但这却是孩子从小就建立起的一种性意识。五岁左右的孩子就开始有一些最初的性需求,对性别、出生产生质疑,但家长的敷衍很可能会导致孩子错误的性取向。这种最初的性需求最需要的就是家庭教育,要家长给出一个正确概念,告诉他们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区分的依据是什么,让孩子从小就形成一种性别习惯。所以这种对家长的性知识培训则显得更为必要。
也许在孩子小时候给他们建立这样的性概念,对家长来说并不难,因为孩子还太小,理解不深,家长也并不存在尴尬的情况。但是如果孩子从小的性需求就被抹杀或敷衍过去了,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在性问题上就会和家长产生隔阂,即使以后想交流都会有些困难。
其实,家长最大的难题就是不知该如何向孩子开口。但在健康教育课堂上,老师给家长提出了一些巧妙的暗示方式。比如,家长不妨在孩子床头放一本相关的书,或是给孩子写一封信、留一张字条,告诉他们:“你长大了,如果在生理或心理上遇到什么疑问或困惑,爸爸妈妈可以帮你解决,我们谈谈好吗?”这种隐讳的暗示并不一定立竿见影,但这会给孩子一个暗示,让他们知道家长在关心他们的性需求,而不是刻意掩饰。
在孩子眼里,家长处于强势,而孩子是弱势,如果家长一味地掩饰、回避,那么和孩子的距离会越来越远。而且孩子自己会去寻找答案,但他们寻找到的信息很可能是不真实,甚至是扭曲的。相反,家长的一些小暗示,给孩子的是鼓励,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信任,慢慢把心里的疑惑提出来。二色商城(https://m.2s.tv)成人用品两性健康
虽说孩子的性需求需要家长的关注和适时地满足,但是这种讲解要把握好度。温方老师介绍说,目前开展的性教育课主要是针对初一和高一孩子的家长,这是孩子生长发育的两个比较重要的阶段。对于初一的孩子,家长应该让他们达到了解的程度;而高一的孩子,家长需要让他们加深理解,达到知晓。其实,人的性需求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初一和高一的局限性太大,所以才更需要对家长进行性知识的普及,在家庭课堂中为孩子及时解决疑难。
度的把握其实不难,前提条件就是家长要正面回答孩子的问题,不要扯开话题或掩饰,这样只会造成孩子的猜疑和不信任。最好的方式就是孩子何时提问,家长何时解答,问什么答什么,针对孩子的需求来指导孩子的现实生活。这样,孩子会更尊重家长,而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只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