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 亿,网民的主体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这一网民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68.6%,超过网民总数的2/3。对青少年而言,网络俨然已成为他们的“生活必需品”,为他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展现自我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舞台,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危险。如何正确看待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的关系,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互联网,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
为青少年开拓了求知求学的广阔空间。当代青少年生长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对各种信息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他们的关注点十分广泛,渴望通过捕捉身边的信息来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网络的兴起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便利。网络使青少年放眼世界,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各种需求,为他们开拓了一个无限的求知空间。
满足了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需求。随着升学、就业、代沟等压力越来越大,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在现实生活中无处倾诉的情况下,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宣泄个人情绪、探索自我认同、吸引别人注意的场所。在这里,青少年可以摆脱现实社会角色的束缚,可以舒张个性、大胆宣泄,尽情地挥洒自我。
扩展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空间。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实时性为青少年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社会交往机会,使他们的社会性得到空前的延伸和发展。在网际交往过程中,青少年拓宽了眼界,树立了自信,打开了与世界沟通的桥梁,逐渐形成一种独立意识、开放意识、全球意识,为成长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
为青年成才提供了便利条件。教育的网络化、现代化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崭新的教育平台,使教育在时间、空间和观念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在网络教育平台上,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青少年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学习技能,极大提高了学习能力,也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同时,在网络环境中,青少年不用再受传统的论资排辈观念的影响,可以大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设想付诸实践。
二、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影响
网络“信息污染”形势严峻。海量递增的网络信息和极度多元化的信息传递渠道引发了信息轰炸,但是网络上的信息并不全是真实有益的。一些组织和个人出于各种原因,不断在网上制造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和非法内容。而青少年由于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污染”对象,在多元价值的冲击下迷失自我,可能做出一些不道德的或违法的行为。
网络成瘾,尤其是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突出。据统计,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发病率高达15%,人数近244万。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显示,青少年中患上网瘾的比例达到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着网瘾倾向。其中初中学生最为严重,网瘾比例高达 23.2%,且主要沉迷于网络游戏。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弱,辨别能力有限是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一旦成瘾将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适应,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和参与意识,并出现孤僻、冷漠、不合群等心理疾患,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各种类型的网络犯罪行为日益增多。专家们调查发现,中国青少年在网络使用上有三个特点:一是问题人群比国外更年轻;二是问题主要集中在游戏上,而不像国外那样分散在多个领域;三是与网络使用有关的恶性案件不断出现,极端倾向明显。2008年5月,西安某学院一大四学生贾志攀利用个人电脑通过网络对陕西省地震局网站进行黑客攻击,故意传播虚假地震信息,造成社会恐慌,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青少年以网络为媒介进行的越轨和犯罪行为,对经济发展、社会安全以及文化道德建设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p#分页标题#e#
三、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网络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浪潮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正确认识网络,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才能防御和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引导青少年提高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能力。
完善网络自身的管理――建立干净健康的大环境。加强管理是网络建设的当务之急,只有一个宽松自由又规范有序的网络环境,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同时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首先,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测和管理,从源头控制和过滤信息内容,加强对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管理,加大对网络游戏监管和审查的力度。其次,加强互联网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推动网络立法,规范网络秩序,广泛宣传和普及青少年网络教育,做到以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