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节买买买,女性心理怎么猜?女性们喜欢购物,其实是一种心理现象,我们要好好的去理解这种现象。
一压力宣泄&渴望人际链接
“平常缩手缩脚也倒罢了,双十一啦,全国人民都在疯,我当然也要挥霍一把!自由一把!释放一把!”“光棍节拒不走空,想想也是醉了。”
这样比比皆是的双十一疯狂宣言,余玲艳认为还代表了人们释放和摆脱束缚的需要。自由与束缚是人的两种驱动力。许多平时压抑的情绪、要按照社会大节奏推动安排的无法自主的压力,都可以趁机宣泄平衡一下。
并且,虽然这种浴血奋战是在网上,人们无法亲身感受物理接触的摩肩接踵,但商家各种热闹异常的热闹促销,微博朋友圈中各种轰轰烈烈的买家欲望,都会让人感觉没有脱离人群,充分满足了作为情感动物的人对人际链接的渴望。
“大家都在买,我也在买,投入了热闹的事情,这是一种人际的满足。另外,在网上晒单、分享,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人际的亲密感觉就是通过这种交流、互动、感受的分享传递的。”余玲艳说。
二从众&增加自信
一提双十一,肯定会有许多许多人说,这个不用分析,图啥?当然是占便宜了。“有便宜占不到,不甘心。”
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咨询师丁力[微博]看来,这是双十一一种最普遍的从众心理。从众是中国人特别喜欢追求的一种状态,这或许与我们传统文化中提倡的“中庸”有关——与大多数人在一起,和大多数人的状态是一样的,会让人觉得不孤独,安全。
另外,丁力还表示,双十一紧张的秒杀过程还让很多人充分体会了“我比别人强”的感觉。
“那么多人同时抢,我买到别人没买到,这种优越感是非常强烈的,会让人觉得我比别人有本事,这种瞬间强大的掌控力是许多缺乏自信的人增加自信的一个方法。”
三补偿&被物化的情感
“为什么一个针对单身的节日会发展到疯狂购物这个方向?我想是因为都市人群在当下的高压节奏下,在处理亲密关系、人际关系方面遭遇了很多困难和困惑。
困难之下,人们感觉没有那么多心力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转而就会向物质去寻求一些替代,这是心理学上的情感物化。”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余玲艳[微博]分析说,购买和支付方式的网络化,让买东西变成了一件可以即时满足的事。
这种物质的替代相较于情感来说,更快速直接,更省心省力。“而情感的面对需要人的能力更强,需要知识、方法,还要经历痛苦。所以这是人们容易情感物化的原因。”
用物质表达情感,或者用物质做情感的补偿,似乎本身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在许多人的成长记忆里,这样的画面都不会陌生:孩子抱住要去上班的妈妈“妈妈不要走”,妈妈掰开孩子的手“宝宝乖,妈妈回来给你买糖糖”;
孩子考了第一名兴高采烈回到家,爸爸第一反应往往是“想要什么?给你买”……丁力认为,用物质或多或少来补偿平时亏欠自己或亏欠家人的部分,也是双十一挺大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