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媒体披露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一名13岁女孩生下足月婴儿,而婴儿的父亲就是她的同班同学。
据了解,在北京市妇产医院中期引产的病例中,未婚的女青年接近一半,其中14%左右年龄在20岁以下。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近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15.5%的高中生赞成或比较赞成婚前性行为,赞成中学阶段谈恋爱的高中生占23.8%。
虽然社会上普遍认为性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绝大多数中学在初中时就开设了有关青春期生理健康的相关课程,但是,除个别学校以录像等方式讲述过一些外,大部分学校是一带即过。青春期保护性教育的落后,使得青少年随时面临受到伤害的危险。10月18日—10月22日,在天津召开的青少年问题教育研讨会上,部分专家呼吁:性教育课程化迫在眉睫。
课程应当有完整的体系
有专家认为,性教育课程应当有一个完整体系,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发育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
“现在的孩子成熟得比以前早,大部分女生初潮年龄也就十一二岁,也就四、五、六年级,但很多知识若想从学校获得则要等到上初中。”来自上海的黄文老师说。她认为,人们对性教育的认识过于偏颇和片面。事实上,性别意识的形成、性别角色的确立都来源于健康的性教育。因此,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愈早愈好,甚至可以从乳幼儿期开始。接着,再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形成完整的体系。灌输孩子最正确的性观念,不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性错,更为他日后美满幸福的生活打下重要的基础。戴立青老师认为,目前中小学性教育最起码要解决两个问题,在讲授生理知识的同时,心理教育要跟得上;在灌输正确的性知识时,要培养孩子“性”的道德观。学校的性教育不仅在于解决学生时代的令人困扰的性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安全地度过即将到来的青春期至青年期这段复杂的性变化的时代。任何教育都应该从小开始。